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酒的形象也各有不同。翻开历史课本,不论正史野史,无不从书页间飘出一缕缕浓郁的酒香,那些历朝历代的英雄豪杰、才子佳人,重大事件,无不与酒有关。可以说酒已经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众所周知,唐诗之后再无诗,宋词之后再无词......你知道为什么吗?
1
宋辽金元时期的“国宝文化”
宋朝酒文化是唐朝酒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比唐朝的酒文化更丰富,也更接近我们现今的酒文化。从金代开始出现的“烧锅酒文化”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改变,说道这里,李渡君要插一句,其实白酒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人最主要饮品之一,和国宝李渡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002年6月,一座跨越历史近八百年的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李渡镇被意外发现,证实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关于:“烧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创之。”的记载,为中国元代已生产蒸馏酒的论断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实物依据。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我们所饮用的烧酒都是米酒,宋元以后,烧酒、烧春才是真正的蒸馏酒,也就是我们现在意义上所说的白酒。
而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也成为中国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遗迹最全、遗物最多、时间跨度最长,且沿用至今依旧能够生产酿酒的大型古代白酒作坊遗址。它的元代(千年)老窖万年糟,至今依然沿用最纯正的古法技艺,生产最传统的李渡高粱酒。而其传承千年且独一无二的国宝酒文化,也成功将其推上了中国白酒祖庭的位置。
2
明清时期的“酒域文化”
到了明朝时期,明朝起义烽烟不断,清王朝不御外侵,百姓四处迁徙避患,地域文化的形成促进“酒域文化”的产生。明清以后,酒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的饮品,每逢佳节节令,“专用酒”十分流行,如元旦饮椒柏酒、正月十五饮填仓酒、端午饮菖蒲酒、中秋饮桂花酒、重阳饮菊花酒等等。
后随着明朝漕运业和流民运动的兴起,直接促进了江右商帮的发生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出发,让景德镇“瓷都”的美名享誉天下;让樟树成为中国的“药都”,就连现在稳坐国酒正位的权威形象的茅台,都与赣商有着不解之缘。
历史记载显示,1854年,贵州黄、白号武装起义的农民战争,延时十多年的战火遍及全省,茅台成为激烈争夺的战场,基本上被毁掉了,茅台酒的生产也中断。直到江西临川籍赣商华联辉来到茅台之后,发现这里的烧坊已被夷为平地,于是就买下一块土地,找来旧时的酒师,在原址上建起了作坊,早期名为“成裕烧房”,才将中断多年的茅台酒恢复生产。现在的茅台酒厂,其实就是在解放后仁怀县政府通过没收、接管和赎买的方式将成义(华茅)、荣和(王茅)和恒兴(赖茅)三家茅台镇上规模最大的私营烧坊国有化而来的。
不仅如此,据说当年也正是因为聪明的赣商前辈们,在漕运的过程中,用蒸馏的办法解决了酸败之酒的长途运输问题。加以高粱酿酒技术相融合,才促进近代中国白酒蒸馏技术的成熟。也使得国宝李渡成为了明清时期闻名全国的名酒,畅销全国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3
新中国的“酒民文化”
到了现代社会,酒文化的核心便是“酒民文化”。人们的饮酒行为更为普遍,酒与人的命运更为密切,酒广泛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贴近“生活”的酒文化得到了空前的丰富和发展。如生日宴、婚庆宴、丧宴等等以及相关的酒俗、酒礼,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2013年3月,外媒评出了世界十大最爱喝酒的国家,其中中国排名第二。
而实际上,中国的白酒文化还是一种社会文化。与中国人打交道,无论在怎样的场合,真正的饮酒,即便是形态层面的饮酒,需要表达的也多是精神层面的内容——客从远方来,无酒不足以表达深情厚意;良辰佳节,无酒不足以显示欢快惬意;丧葬忌日,无酒不足以致其哀伤肠断;蹉跎困顿,无酒不足以消除寂寥忧伤;春风得意,无酒不足以抒发豪情壮志。
总而言之,地大物博的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其中酒文化从古时候一直流传至今,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虽然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总是习惯在有客人的时候会拿出一瓶好酒,但是真正懂得酒文化的已经越来越少了,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要多学习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众所周知,唐诗之后再无诗,宋词之后再无词......你知道为什么?因为,有了“元曲”这杯烧酒,“元曲”起源哪里?李渡!“元曲”之祖是谁?“汤显祖”啊!如果你对中国的酒文化有独到的见解,也欢迎在下方留言处留言,让我们共同努力,弘扬正确的中国酒文化,让中国酒文化一直延续下去。